新闻中心 /News
半岛官方网站政协提案追踪|探寻“文化+”新业态 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
半岛官方网站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始向更高层次迈进,公共文化服务从简单地提供场地、资源向提供综合性的文化体验转变。如何进一步提升文化新业态的发展水平,着力构建优质、高效、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模式,为市民群众提供更加鲜活有趣、沉浸互动的文化体验,成为推动我市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。
在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,民革市委会提交了《关于以新业态引领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》的提案,提出要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及变化趋势,深入挖掘我市独特的文化基因,优化整合现有文化服务品牌,持续开展图书、美术、非遗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,建设具有先进性、便利性和开放性的智慧文化场馆;同时,促进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共享、融合发展,实施文化“微更新”“微润入”,加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引入力度,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、立体的文化服务。
市文化和旅游局作为提案主办单位,对提案办理工作高度重视,把以新业态引领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,第一时间召开重点工作会议明确具体任务,多次就提案内容及工作进展进行实地调研,扎实推进提案办理工作。
提案落实得怎么样?在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,我市如何探寻“文化+”新业态发展?
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李慧芬介绍说,近年来,我市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为契机,紧紧围绕“创新突破、先行示范、高质量发展”的发展目标,全力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。2024年,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优化服务供给、推进服务创新、打造“文化+”融合等工作纳入《2024年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要点》,河口区图书馆“投身乡村阅读推广,做乡村儿童阅读‘点灯人’”阅读推广项目入选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,垦利区七村“村晚”活动入选“2024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”。
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,我市加快推动市县公共文化场馆更新升级,6处公共图书馆全部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一级馆。积极开展数字文化服务,实施东营市智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项目,引入5G、VR、AR等现代信息技术,市县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建成非遗或文创展示空间,部分场馆建成数字文化体验空间,打造了东营区数字阅读体验区、有声书屋,利津县老年听书馆,服务功能更加多元化、智慧化。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,新建城市书房6处、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10处,新增图书馆文化馆基层分馆站点30处;全市40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站、特级站评估,改造提升31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
今年,市文化馆“文化润心”公益培训火爆出圈。在全市各地文化馆,一到开放时间,门口就涌入携带乐器、身着舞蹈服装的人群……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的需求,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开展公益培训,继续举办“文化润心”公益培训班,开设声乐、中国舞、瑜伽、书法等56门课程、1100个班次,累计惠及市民2.5万人次;创新开展“艺路相伴”公益课暨艺术普及进机关、“潮课”夜校等活动,促进全民艺术普及。同时,在市级文化场馆开展了“东营文化夜校”试点,涵盖声乐、器乐、美术、美妆、舞蹈、朗诵等门类,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,“文化美育”新场景点亮群众“多彩夜生活”。
市图书馆咖啡书馆、市美术馆非遗展区、“In Coffee”文创咖啡区等网红文旅融合空间……为打造创新文化服务新场景,创新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半岛官方网站,市文化和旅游局融入文创、非遗、演艺等元素,打造“图书馆+咖啡”“文化馆+景区”“美术馆+文创”“文旅+健康”、吕剧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服务模式,连续举办两届青年咖啡阅读节,将景区、咖啡、阅读、市民休闲生活等有机结合。策划美术馆“我的市集”“迎风生活节”系列活动,组织“80后”摊主为主的群体积极参与,打造集美食、美物、非遗、文创等美学元素为一体的艺术市集。各场馆开设“非遗文创主题展区”,举办“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革命经典”红色文艺小分队进景区、“吕韵悠扬贺新春”吕剧文化沉浸式体验等活动,推动非遗传承、人文艺术、旅游、美学等场景的深度融合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常态化开展群众需求调查,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,有针对性地开展品牌文化活动,提升文化活动质量;以智慧场馆建设为抓手,提升场馆数字化服务水平,持续推进各级文化场馆数字资源更新半岛官方网站,鼓励更多场馆拓展数字应用场景,开展线上文化服务,提高文化服务便捷度;坚持‘创新、融合、发展’理念,以‘文化+’为切入点半岛官方网站,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,培育更多市民乐享、游客参与、‘颜值+内涵’的新型、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,塑造美好可持续的生活方式。”市文化活动中心党总支书记、主任高立燕表示。
①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东营市融媒体中心、东营日报、东营广播电视台、黄河口晚刊、东营网、爱东营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有,东营网拥有东营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包括但不限于东营日报、东营广播电视台、黄河口晚刊、东营网、爱东营等媒体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、出售与转载权利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来源:东营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②本网未注明“来源:东营市融媒体中心、东营日报、东营广播电视台、黄河口晚刊、东营网、爱东营”的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来源:东营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③如对稿件内容有疑义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。
东营市融媒体中心 东营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鲁ICP备05023236号鲁新闻备案号201054601 鲁公网安备521号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115330148
地址: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府前大街73号 邮编:257091 电话 邮箱:举报电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