淄博:嵌入式文化半岛综合体育服务打造“出圈”新路径

2024-12-24 18:27:06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半岛综合体育“既能在家门口欣赏到高雅艺术,还能在工作之余走进美育课堂学习,而且每次逛非遗大集都有新收获……”经常参加各种文化体验活动的刘雯雯感慨地说。

  优质公共文化服务,群众触手可及。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,淄博市文化馆推出的嵌入式文化服务模式,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,不仅拓宽了文化传播的渠道,开创了一条文化服务“出圈”新路径,还让文化的温暖和光芒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,不断推动淄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。

  “过去总觉得高雅艺术遥不可及,而今在家门口便能欣赏到如此多姿多彩的演出,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。”市民李梅高兴地说。自开展“齐舞·悦动”淄博文化艺术季以来,李梅成了铁杆粉丝,场场活动必至。

  作为全市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,“齐舞·悦动”淄博文化艺术季已连续举办五年。从最初的单一舞台,到如今的文化中心广场、海悦龙宫烧烤体验地等多场景展现,活动内容亦由单纯的歌舞表演拓展至“淄博之声”乐队音乐节、交响音乐会、百姓大舞台等多元形式,每年市区联动呈献近100场大型专场演出,线万名受众。这一艺术盛宴不仅成为市民共享的文化狂欢,更荣膺山东省“五个大家”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典范。

  “就在淄博”城市艺术SHOW,巧妙布局于市文化中心、海岱楼钟书阁、周村大街等23处标志性景区与网红打卡点,创新性地“植入”艺术SHOW舞台,集乐队、街舞、国风秀、京剧曲艺、歌王PK赛于一体,全民共舞,全年周末及假期约800场艺术SHOW不停歇,让每一位在淄人士及游客都能深度体验“就在淄博”的魅力,各种时尚的艺术展示正逐步塑造淄博新的城市文艺地标。

  追光海岱楼·奇妙淄博夜,借力淄博城市文化地标海岱楼与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,开创性采用“开文化盲盒”的文旅演艺模式,通过《陶韵悠悠·风从海岱来》陶瓷彩绘、百童齐吟《泱泱齐风》、古琴演绎《说聊斋》、丝绸走秀《丝之恋》等多彩节目,结合绚烂灯光与精湛艺术,赋予淄博的齐文化、陶琉文化、聊斋文化、丝绸文化等全新的艺术生命力。

  无论是“大而精”还是“小而美”,各类惠民演出巧妙融入旅游景区、城市公园、夜经济街区、网红打卡地等新兴文旅场景,极大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,提升了服务效能,确保市民能感受到淄博文化的鲜活力量。在此过程中,群众文化工作者得以更紧密地贴近民众,敏锐地捕捉新需求,为文化创新提供肥沃土壤。

  “夜校的教室宽敞明亮,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能有这样一次宝贵的机会,学习自己钟爱的声乐,提升艺术素养,对于我而言,无疑是唤起青春记忆的难得机会,非常开心。”夜校学员刘雯雯感慨地说道。

  “‘齐学艺’培训课程真是太棒了!我在那里学会了国画,还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这样的平台非常好,让我们年轻人也能轻松接触并爱上传统文化。”学员小王表示。

  “行走的美育课堂”将各类美育培训广泛融入到文化馆内外的多元空间。一方面,充分发挥文化馆作为公益培训核心阵地的作用,持续推进“普惠化”公益培训班,组建“齐学艺”公益培训联盟,针对亲子家庭以及特殊群体,推出美育家庭周和关爱艺术课堂等差异化公益培训项目。另一方面,构建社区、基层文化站和文化驿站等馆外流动基地,招募文化艺术、非遗传承及心理法律等领域的讲师半岛综合体育,成立“齐学艺”讲师团队,推行“你点单、我送课”的定制化公益培训模式半岛综合体育。美育培训遍及城市各处,每年举办近1000场。

  市民李女士表示:“自从参加了‘行走的美育课堂’,我发现原来艺术离我们这么近。每次带孩子去参加活动,她都很兴奋,也从中学到了很多新东西。”“以前下班后吃完饭就是刷手机,现在有了市民夜校,晚上也能充实自己,感觉生活更有乐趣了。”年轻白领王雪开心地对记者说。

  “齐学艺”市民夜校秉持“全民艺术普及,打造人民终身美育学校”理念,把“上夜校”融入Citywalk半岛综合体育,精准对接年轻人的艺术需求,通过延长开放时间、实施公益收费及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,营造出轻松、互动且富有收获的城市“第三空间”。自今年6月夜校启动以来,市文化馆已开设国画、声乐、瑜伽、插画等30多门课程,吸引了超过2000名年轻人到馆内参与“齐学艺”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齐学艺”淄博市民夜校还获评2024年山东省公共文化场馆提振文旅消费典型案例。

  让文化触手可及,数字化赋能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,使文化不再局限于殿堂,更能融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

  “有师教我学才艺”项目,把美育课堂延伸至乡村、社区和景区。运用“直播+短视频”的传播手段,由文化主理人担任主播,精心策划了“和美乡村里学鲁绣”“镜头里的文化馆”“醉美景区里唱俚曲”“大街里的淄博非遗”等10期线上直播活动,累计在线万。这种线上场景搭建与数字化传播的创新形式,成功吸引了活跃于“Z时代”的新受众群体的关注,显著提升了文化馆年轻粉丝的数量。

  无论是“行走的美育课堂”还是“齐学艺”公益培训,它们在城市多空间的深入嵌入,不仅增强了文化馆公益培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,也使得原本局限于文化馆场馆内的传统公益培训得以“下沉上线”,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让更多参与者共享共荣,促使文化资源要素分布更加均衡,打通了公共文旅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  非物质文化遗产(以下简称“非遗”),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历史的光芒。市文化馆深度挖掘非遗展厅潜力,将文化馆打造成了一个多角度、多维度的“非遗大课堂”。

  “之前只在电视上见过琉璃灯工技艺,没想到自己也能亲手制作一件琉璃作品并带回家,这种体验太有意义了!”参与过非遗研学营的小朋友楠楠兴奋地说。而经常光顾“礼享淄博”非遗文创市集的张博先生则感慨道:“这里不仅有精美的手工艺品,还能学到传统文化相关知识,每次来我都做一把漆扇,每次来都有新发现,这里真是个宝藏地方!”

  “我们通过日常参观、非遗研学营以及沉浸式体验等方式,让游客能够现场聆听五音戏和聊斋俚曲,亲手制作琉璃灯工和面塑烙画,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非遗魅力。”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邓永才表示。同时,他们还利用“齐传承”淄博非遗特色课堂和淄博非遗传承校园成果展等活动,吸引更多群众走进文化馆,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。

  此外,依托全市40余处文化驿站,市文化馆还将非遗学习和体验活动嵌入其中,建立了文化配送的双向互动模式。市文化馆招募驿站讲师,向各驿站“定制化”配送课程,尤其是瓷板画、剪纸、琉璃灯工等非遗体验课程。在市文化馆的“齐享”文化驿站,还举办了香道文化沙龙和“齐医说”中医讲座等文化分享活动,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喜欢到文化馆参与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。

  为了进一步推广非遗文化,市文化馆还在网红打卡地——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外广场,打造了一处非遗文创市集。这里不仅有陶瓷、琉璃、丝绸等淄博特色非遗产品,还有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漆扇、文创雪糕、冰箱贴等创意商品。同时,市集还融入了中医推拿、按摩、针灸等养生体验项目,形成了“非遗+文创+养生”的综合服务模式,为淄博假期文旅消费创造了新的场景,营造了“四季常青”的文旅消费新生态。

  如今,非遗参观、非遗课程和非遗市集已经深入寻常百姓家。到文化馆打卡非遗、上非遗体验课、参观非遗主题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新方式。这种新时代的非遗与文化的连接共振,不仅在游客和市民心中种下了弘扬传统文化的种子,也让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,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,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,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置改革。

  无论是“就在淄博”城市艺术SHOW、“齐学艺”、市民夜校等前沿的文化服务项目,还是非遗文创市集这类传统文化体验活动,嵌入式文化服务在多场景、多空间、多维度的展示中,为文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创新空间,促进了文化资源要素的均衡分布,有效拓展了文化消费市场,从而有力推动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。

  淄博市文化馆馆长张雅娜表示:“接下来,我们将不断提升融合与创新思维,从丰富文化资源基础、优化文化产品供给、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进程等多个方面入手,建立健全嵌入式服务机制。”未来,市文化馆将把便利化、特色化的文化服务精准地嵌入到现有的公共空间和资源中,充分发挥嵌入式文化服务的优势,以创新引领、务实高效的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活动。

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(涉未成年、网络暴力、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)电话: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

搜索